1995年12月,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臧振華院士接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委託在該地進行考古遺址調查起,至今連同其周邊新開發臺南特定工業區及樹谷工業園區,已發現82處以上考古遺址。其中史前館進行搶救發掘者共32處,這些遺址中所埋存史前文化的年代,最早可達5000年前左右,最晚則約距今300多年,涵蓋的時間範圍長達4500年,包括大坌坑、牛稠子、大湖、蔦松、西拉雅及明清漢人等文六個文化層。
為了保存因開發臺南科學園區所進行搶救發掘的遺址出土珍貴的文化資產,2002年國科會與臺南縣政府提出興建博物館之議,2003年4月教育部指定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簡稱史前館)保管南科園區 出土文物及辦理興建博物館事宜。2003年4月起至2004年12月教育部共召開「研商設置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南科分館保存南科園區出土文物之可行性與相關事宜」5次會議,原則同意新單位為史前館之分館。
經多方共同努力下,於2007年獲得行政院首肯,2008年2月奉行政院二度核定,核定建館經費15億元,館址選於南部科學工業園區管用地,佔地2.44公頃。
- 2012年史前館改隸文化部。
- 2014年6月南科館新建工程開工。
- 2017年12月南科館新建工程完工取得使用執照。
- 2018年12月定名「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南科考古館」並進行試營運。
- 2019年10月19日正式對外開館營運。
願景
我們以重現、復振、與再生為取徑,成為臺灣史前、南島歷史、社會、環境、與文化的樞紐,並透過創新與趣味體驗的方法,啟發人們探索與反思臺灣在世界上的定位。
- 文化傳承:系統性進行文物整飭,提供國內外研究之基礎資料,達成館藏資料公共化的目標,建立台灣西南部考古研究重鎮。
- 知識體驗:以參與式體驗為核心,建構人文學科為體、自然科學為用,並結合科學園區,成完既好玩又有內涵的跨領域融合博物館。
- 跨界合作:結合各界共同解讀、研究與保存館藏文物與南科園區考古遺址。
- 品牌形象:以南科出土的文物為素材,打造南科考古館的親民介面。
- 友善平權:致力於提供無歧視無偏見的環境與服務。